漫画的联想
提到我的成长,不能不提画画,提到画画,又不能不提我看过的漫画,提到漫画,脑中顿时出现三个名字:《父与子》,丰子恺,华君武。
《父与子》是我哭着喊着从舅舅那儿要的。当时年纪还小,但是对那个黄皮儿的能引舅舅发笑的图画特别感兴趣。然后就开始索取。舅舅的条件是:我随便翻开一副漫画,如果你看得懂,我就送给你。至今我都记得他翻到的是哪幅,但是我当时的确看不懂……感谢舅舅,那天他还是把《父与子》送给了我。于是我有空就翻着看,因为我非常想理解那一幅幅的画儿是什么意思。
对于丰子恺的喜爱,完全是因为那个“恺”字。小学某年级知道了“白雪皑皑”的“皑”字怎么读,特别兴奋。小时候我妈对我的批评之一是:“不爱读书。”后来假么假事儿找了本丰子恺先生的书看,看到了那个“恺”,以为也念做“皑”,头脑中登时出现北国无限美好的风光,万里雪飘的,于是就特别喜欢丰子恺这个名字~~ 就那么错念了好久,直到被尴尬的纠正…… 但是对于他漫画所使用的线条,以及那种勾勒方式,简直是迷恋……
华君武,那是睡前必读啊。我妈妈说我总是晨笑,可能和我睡前的读物有关……后来有一次去炎黄艺术馆看展览,刚巧碰上华先生在那里签名售书…… 那好像是个冬天…… 童年的记忆,多美好……
现在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我总是会找些诗歌散文,或者丰子恺的漫画。间歇着看看,愉悦地休息。今日重温丰先生《小妹妹的大疑问》,突然和我昨天看到的一个电视画面产生了联系。
昨日热牛奶的时候看到某个电台在介绍中环IFC大厦里面的一些店铺。两个穿着性感的女郎在那些金光闪闪的店铺中闲逛,介绍这家衣服店,介绍那家首饰店。一件背心儿,一个小摆设,动辄上万,最少也要若干千——也许那是一种富人的游戏规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很清楚那种游戏我不喜欢。
农夫,山泉,有点儿田——真的很向往。《父与子》为我塑造了一种观念:家庭,意味着幸福与深切的爱;丰子恺的漫画渗透着生活细微之处的情趣,又不乏怜悯之情;华先生的漫画总是会让我发笑,笑过之后,又不禁无奈的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