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琢磨

以“和谐”的名义

任何时候讨论“和谐”,都不容盲点,因在“和谐”的名义下,事情可以很可怕。

在“和谐”之下,是否还要探究:

1. 是谁在定义和谐,和谐的概念又是什么?

比如乌鸦,白鸽和喜鹊在一起讨论“和谐”,不同执政者,就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乌鸦掌权,且它认为除黑以外都是不和谐,那么白鸽就可能因为是个不和谐因素而被染成黑的。如果白鸽掌权,情况亦可能如此。如果喜鹊掌权,它可能认为乌鸦和白鸽都很和谐,也可以说它们都不和谐。

军队阅兵,一行人,好家伙,步距那么老大,大小腿还成一条直线,步子那么齐——对,这可以称之为和谐。同样是军队,大腿是大腿,小腿是小腿,步子不那么齐,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阳光的气质,骨子里那么抖擞,那么豪迈——谁能说这不是和谐?

和谐和专制,其实有共通之处。《美丽新世界》所描绘的社会理想“公共、相同、稳定”,是不是和谐?完全按照“老大哥”的意思行事为人,是不是和谐?以“和谐”的名义,打压异己可能会变得冠冕堂皇,甚至正义凛然;以“和谐”的名义,可能更加便利实行专政。

“和谐”的精髓和宝贵在于百花齐放的自由与绚烂多姿,而不是清一色的一致。

“和谐”的难处在于虚心和包容异己,而不是万马齐喑的寂静。

2. 由里及外还有由外及里的“和谐”?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生长在口号下。无休无止的口号,空洞无物的口号,回响在耳畔,萦绕在脑际……这是我们的特色吗?

很多事情本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就要发生,但是却要生生被扣上一个帽子。如果我提出一个口号“人必须要吃饭和排遗”,你会认真去学习这个口号吗? 没有这个口号指导你还吃不吃饭?你会不会撰书说我这个口号精辟,深入要害,切合实际?——如果我是执政者,八成会有人这么干,他们不是一直都在这么干嘛。

真正的和谐、从容、气质,究竟是从内而外生发的,还是从外向内灌输的呢?不满足人内心的饥渴,不抚慰人内心的伤害,不回答人内心的疑问,何谈和谐,如何和谐?一切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的。

撒什么种子,收什么果子。没见过撒稗子收麦子的。

同理,这篇文章,你可以说我违背主流声音,制造不和谐,随你处置;同样你也可以笑着接纳,开卷有益,感叹百花争鸣才是自然的和谐。于我,你接受与否,我都接受,因我视之为“和谐”。

注:此思考产生于多年以前。恰巧当下又有这么个口号,赶上了,无明确针对性。必须声明,本人对政治毫无兴趣,对愤青敬而远之,不写檄文,不泄私愤。为人低调,持受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唯求在自然中体味愉悦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