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我家楼下的各种山寨
最初听到这个词,以为是“土”的意思,的确我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对于流行文化非常的老土,跟不上潮流,并且甘心跟不上也罢。过年回家的时候听到我妈用了几次山寨,我还是以为是“老土”的意思,也没人纠正我。后来凭着高超的悟性,终于在语境中领悟了。
今天我主要谈谈我家楼下(主要是德辅道西和皇后大道西)的种种山寨行为。反正也要搬走了,人之将走,其言也真。
既然山寨是一种针对“假冒”积极而诙谐的表达,我就觉得“山寨”之于“假冒”一定要有其高超之处。肯定的是,“假冒”不一定“伪劣”,好比都是说顺了嘴,但“思想”不一定是“政治”,对吧。所以,“山寨”的诙谐和高超,应该体现在“创新”上面,即可以带给人新的灵感,新的体验,新的希望。如果只是在形式上模仿个八成儿,内容上又不竭力追求,那么不足以称之为“山寨”,干脆直呼“假冒”。
有一个“山寨”就特别好。我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说,某农民从垃圾堆里捡来了废弃的模特放到田间当山寨稻草人,效果奇好。图片上鲜活地躺着俩赤裸男女,一人一块地界儿。只见那女的生得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黄毛儿,黑眼儿,血红的唇,被拦腰一截,胸前的曲线是那么的突兀,仿佛随时可能射出暗器。只见那男的生得是:奇丑无比。而且在赤裸的胸膛前,还系了那么一条细小的小黑领带。
农民自豪地说:这对山寨稻草人的震慑力是极大的。鸟兽杂禽通通避而远之。是啊,您别说鸟兽了,就我一瘦弱女子,猛然挨您家田地看见这个,也是要吓得够呛啊。
不过呢,这就是成功的山寨,优秀的山寨。一来废物利用,二来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禽兽的惧怕,从而打建那和谐的田间社会。
我家楼下也有很多的山寨,不过,我不愿意称之为山寨,更愿意直呼:假冒!
还记得我大学的第一个室友是一个新加坡的小姑娘,非常的善良可爱(对她的美好回忆今天就不继续了)。有一次谈到北京的美食,我说起了糖葫芦,她说:难吃死了。我说:你确定你吃的是糖葫芦?她说:在新加坡吃的,叫“正宗北京糖葫芦”。我说:怎么做的?她说:不是很新鲜的山楂外面裹厚厚一层糖浆,特别黏。天啊!每一样描述都不符合真正北京冬天的糖葫芦,它居然敢说自己是“正宗”!!!气坏了我。后来我有一次跟她说:你们那儿的星洲炒米一定很好吃吧。她说:我们那儿根本没有这种东西。我说:那为什么香港很多茶餐厅都有星洲炒米?她说: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离家不远的各种消费阶层的餐馆都被我自豪地试遍了。我先来谈谈那低端的假冒。
在香港很多小店打着“京沪菜式”的名义招摇撞骗。若是沪菜呢,无非是弄个小笼包,蒸素饺。若是京菜呢,就蒸个大包子。有经验的人呢可能知道,这南北方的面食是大不一样的。在这里没有我概念中的“面条”,我现在仍旧不喜欢吃南方的各种面条,但是我已经可以凑合着吃了。那个号称什么京啊香的饭馆,蒸出的大包子绝对不是北京人能蒸出来的。无论如何,它也脱不去南方面食的底子。所以吃着的感觉,就是不伦不类。至于小笼包子,只是在形式上模仿了一下,不就是冻馅出汤嘛,至于口感,实在没什么特别。
最离谱的就是“担担面”。很多茶餐厅都喜欢做“担担面”,但是我总是怀疑他们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担担面”,或者,怎么可以没有见过就根据想象乱来。我在楼下吃过的最离谱的担担面,一丁点儿辣味没有,就是一碗煮挂面!放点儿葱花儿芝麻——嘿,它愣说自己是担担面哩!可以说,在诸多号称自己是做“川菜”的茶餐厅里,我没吃到过一回哪怕像点儿样子的担担面。
还有一个喜欢模仿的,就是这个锅贴儿。按理说锅贴儿是两边不封口的,而且好锅贴儿还要稍焦且脆,蘸上醋,哎哟,就别提多香了。我楼下有几家号称**大王的锅贴儿店,说白了,就是一锅锅煎饺子,而且特油,特腻,一个饺子就3勺醋才不觉得太糊嗓子眼儿。
看到很多香港人坐在煎饺子馆,挂面馆,吃着想象中的正宗“锅贴儿”,“担担面”,我真是觉得哭笑不得。如果他一辈子没去过四川北京,可能觉得这两样就是这个味道了,可能后来自己开馆子,也尽力模仿这想象中的味道。但是,却不忘记起名为:正宗担担面。
不过,这假冒锅贴儿馆子里有一样山寨,就是酸辣汤。其实,这个酸辣汤的味道已经和传统的没什么联系了。它更是一种又酸又辣的汤,而不是真正的“酸辣汤”。这里面什么都有:木耳丝、肉丝、猪肚丝、笋丝、猪皮、鸡蛋,有酸有辣,倒是比正宗的还要好吃。这就是一个前进了的假冒,所以我称之为“山寨酸辣汤”。
很多人说香港是个美食天堂,哪里的美食都有。是的,这话不错,如果以一顿饭人均HKD100-300的标准看,是能吃上极为正宗的东西,好比我试过的各国菜系,国内各派菜系。“假冒”生存的空间,往往是人均HKD10-30的地方。但是呢,这并不能成为容忍假冒的理由。我还是觉得,名副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如果想做担担面,但是根本不知道担担面是什么,不如叫做:自家面。好比我去四川,看到四川人多以“怪味儿”冠名,什么怪味儿鸡、怪味儿鸭脖、怪味儿小龙虾,怪味儿锅盔……超多的怪味儿。我觉得这是一种诚实。自己做出了一个吃的,味道还说得过去,想糊口自己做个小买卖,又没有什么心思起名,干脆,就怪味儿吧——食客都理解,也不会追究。但是,如果你非要张冠李戴,就很惹人诟病了。
所以,我衷心地建议楼下那些假冒的小吃店,不要叫自己“正宗”,因为在最不正宗的东西上冠以正宗的名义,等于是在骂它。不如就老老实实的,正如香港人习惯的方式,叫做“招牌”,比如招牌锅贴儿,招牌包子,招牌面。你叫招牌,是你自己的事儿,谁也管不着你,你谁也没招惹,连我这种较真儿的食客都不会跟你过不去。或者,如果你真有本事搞出了创意,搞出了味道,就把“正宗”换作“山寨”吧。
出名,不一定要靠已有的名声。认同,不一定要靠已有的流行。简简单单,做你自己,做你自己的南北面大包子,油腻煎饺子,水煮挂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