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震后的四川瞎琢磨

四川灾区社工探访记录1)生活还在继续

社会工作在中国方兴未艾。这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将会是一个越来越熟悉的名词。社会工作在灾区有着很大的开展空间。人们内心对于来自社工的帮助有着非常大的需要。对此,请社工专业的Miss Tanizee HU同学给出更多的解释和展望。对于社工不正确的解读,也请帮我指正。

四川汉旺镇几经灭顶之灾,巨大的痛苦是那么的真实和可怖……目前在汉旺建立了可容纳4万人的板房区。设施简陋,但有水有电,足以维持人的基本需要。一些志愿者在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到了汉旺,他们曾与灾民一起住帐篷,忍饥渴。现在这批志愿者渐渐从赈灾转向了社会工作。正如人们观察到的那样,四川人民非常的有韧性;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四川人很“安逸”。其实大部分人已经接受了现实,生活还要继续,生活一直在继续。但是地震给当地的人们永远地留下来一道伤疤。强壮到九尺男儿,瘦弱到七旬老妪,提到失去亲人,失去肢体的痛楚,无不怆然泪下……震后的重建,需要成熟健全的社工的介入。

当然,在灾区还有一些需要是无关地震的。这个地区有着惊人高的离婚率,相当多的留守儿童,未婚父母……而很多重建家庭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母亲可能为了寻一个经济支柱而找了一位建筑工人,却妥协了对于这个丈夫人品的要求,年幼的女儿其实暴露在潜在的危险和伤害中。

震后很多人不能从伤痛中走出来,成了祥林嫂。也有一些表现出过分的积极乐观,其实他的恐惧和伤心根本没有消除,只是在刻意地强压着,早晚要爆发。

上面提到的志愿者们在汉旺建立了一个社工站。针对儿童/妇女/老年人有着不同的社工服务。下面一篇会具体谈到这些社工的开展。

下面展示一些图片,人民的智慧永远胜过灾难。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在田地上盖起的板房,容纳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居民,他们来自绵竹汉旺各个地方,有的是从山上下来,有的原来住在不远处。

板房区正对着一片油菜花田地。又到了盛开的季节,这是希望和爱在人间跳动。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商业。这是进入板房区我第一眼见到的:卷脚边,换拉链:

家家有美味的泡菜和腊肉,美食天国,不仅体现在食物本身,更在于四川人民对于美食不懈的追求和顽强的态度上:

简易的杂货铺子,但一定有花椒和辣椒:

对于死亡,服务很是周全:

阳光透过蓝色的窗纸射进来。这是永恒不灭的希望,而希望有着巨大的力量。

====================================
To Frank: 为何在这里显示的照片如此模糊?有何改进措施?之前不是这样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