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区社工探访记录 3)具体社工的展开
紧接上一篇,来谈谈其他社工在汉旺的展开。
尽管志愿者们都是非社工专业(即将会有),但是这群外行人做起内行人的事情来,至少在态度和细节上,一点儿不逊色。当然专业辅导是必须的。
我参加了一次他们每周一的例会,其中的一些观点非常的到位:比如如何定位他们现在做的事情?——已不再是“救灾”,而且也不能反反复复提“灾区”,提“赈灾”。板房已经建起,水电免费,一切基本需要都可以满足。接下来要做的,是针对全人关怀的社工。还有,如何帮居民摆正对于社工的看法?——绝不能靠发物资来维持社区与家庭的关系。而且要让家庭明白,没有帮助是天经地义的,志愿者出于爱而来,但是他们没有义务去无条件地满足家庭的任何需要。要让他们懂得感恩,最最重要的是,这种爱要流传下去,志愿者的帮助才有意义。如果他接受了黄金万两的祝福,却不肯施舍一分一毫,那么这样的帮助与爱到他这里也就死了。但是爱必须传递才有生命,只有生命能够改变生命。
由于这批志愿者震后第一时间赶赴了灾区,积极有效地参与了灾后重建,当地政府非常感激他们,也十分信任他们。所以批了两栋板房作为“家园社区”的活动站。我也住在那里。住宿条件和个人感受下面几篇会提到。
板房只是一个简易的可供居住的地方。具体问题是:不保暖,空气差,不隔音。在屋内不能使用大功率的电器。5栋板房共用一个厕所。有一个集体的大厨房。
来自云南的志愿者们为家园社区装饰一新,是名副其实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对于生活的热爱,往往与物质能力不那么相关。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过法,至于快乐与满足的程度,其实差不多。
我之前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里会这么漂亮。我曾经想“哪里还会有那个心情”,其实不然,你看路边那油菜花无比灿烂无比努力地绽放,怎么不能有那个心情呢?心情很微妙,掌握自己的心情,也难,也不难。总之在一望无际的唰白唰白的板房去,家园社区如此美妙地跳动着,美丽着,这就是爱,这就是希望。
墙上的花朵是如何制作的?全是废物利用。我在想当志愿者找到一个废的黑盖儿,她是怎么把小黄纸揪搓成一粒粒的小花蕊,又是怎样粘上去,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爱的力量!永远不要忘记,你我都是由爱而生的。
下面这些社区活动室都是志愿者自己搞起来的:
这是美容美发室,第一批学员学成之后有的已经在板房区开了自己的理发店。
图书阅览室:
英语教室的一角。来自北大和港大的一些志愿者将脏乱不堪的一间小屋子整理成现在的样子,一切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惬意,小孩子没有理由不喜欢这里。
英语教室窗边的花朵,为你美丽,为你芬芳:
社区将马上开放老年活动室,会播放戏曲和举办茶会。志愿者曾经挨家挨户探访了板房区的每一户人家,了解他们的情况和实际需要。当得知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上厕所有困难的时候,他们联络到台北的一批坐便器,我随同他们一起派发。受捐赠老人很是感动。
这是缝纫班的班规。虽然是社区活动班,但是规则制度的设定非常必要。社工必须走专业化规范化道路,这绝不是一项凭着热血的儿戏。
山东来的志愿者,本身是个裁缝,发挥特长:
社区在上周联络到一位酒店级的厨师志愿者,将马上在社区开设厨师烹饪班,报名很是踊跃。同时还将展开电脑培训班,目前一家香港公司正在和社区协商捐赠电脑的事宜。
其他的社工包括兴建幼儿园,在北川的景家坡,在安县,在九鼎山羌族自治区域——志愿者往往经历着巨大的生活落差,非常的不容易。这是我和一位从高山上下来的羌族小伙子的合影,羌族人个个是声乐家,音域辽阔,音色饱满浑厚。他来成都报考音乐学院,这是我第一次和羌族人照相。而我本身也是少数民族,全国一盘棋,民族大团结。
社工的另一个大头是帮助灾民建立轻钢房——这是由台湾著名建筑师谢英俊在台湾“921”大地震后开始推广使用的生态建筑结构。成本较低,建造较快,而且坚固性高,同时冬暖夏凉。
这户人家是第一个住上这种轻钢房的,现在成了样板房。
社会工作在灾后心灵的重建中正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绝对不能凭借一时的热血的冲动,需要恒久的忍耐,需要永不止息的爱,需要永恒的盼望在其中。生命的改变,心灵的重建,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生命才能改变生命。在去灾区做社工之前,必须审视自己的生命光景。自己的爱究竟有没有源头的供给?在十分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如何保证自己的爱和力量不会枯竭?
真正需要的是爱的电源,而不是一块电池。